> 文章列表 > 深度复盘第十批国家药品集采 价格战升级引发行业巨变

深度复盘第十批国家药品集采 价格战升级引发行业巨变

深度复盘第十批国家药品集采 价格战升级引发行业巨变

在第十批国家药品集采现场,药企之间的价格战达到了新的极限。3分钱一片的叶酸、3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肠溶片、2毛2分一支的间苯三酚注射液等药品的价格被大幅降低,与前几次集采相比,这次的竞争异常激烈。默沙东、辉瑞、拜耳等外资药企巨头选择退出竞争,而国内药企即使凭借成本优势中标,也面临利润压缩和外界对药品质量和供应稳定性的质疑。

国家医保局多次强调,集采并未降低企业的合理利润,而是挤压了虚高的价格水分。业内人士表示,企业会通过规模和效率降低成本,而不是牺牲质量。自2018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已组织10批药品集采,累计采购435种药品。本轮集采中,部分抗感染药物及止痛药降价超80%,个别产品降幅甚至超过90%。

以间苯三酚为例,共有35家企业参与竞标,最终仅9家成功中标,其中四川海梦智森生物报出了0.22元/支的超低价,较最高有效申报价下降92.36%。业内普遍认为这一报价已击破成本线。另一品种西格列汀也有类似情况,从33家企业中选出9家中标企业,单片最低拟中选价格不到0.18元,降幅也在92%左右。

本轮集采规则更加严格,取消了50%降幅保底规则,要求申报价必须低于同品种最低“单位可比价”的1.8倍才能中选。这种规则变化旨在控制价差,提高供应保障,并增加企业间的竞争程度。

B证企业在本次集采中表现激进,主要原因在于监管政策的收紧。国家药监局发布了新的监管规定,对B证持有人和C证企业提出更严格的准入要求,限制B证企业批文转让。许多B证企业认为这是他们的“最后一舞”,只能放手一搏。

李庆明是海口天行健药物研究有限公司创始人,他表示企业愿意报出“零利润”甚至“亏本”的价格是为了保住市场。他认为B证企业可以通过灵活选择外部生产合作、整合原料药资源等方式形成竞争优势。尽管政策收紧,但他对未来仍持乐观态度。

集采加速了行业洗牌,未能通过一致性评价或竞争力不足的企业逐渐被淘汰,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和成本优势的药企则通过集采扩大市场份额。国家医保局表示,集采将提升患者用药质量,改善用药结构,推动患者用药提质升级。

关于低价是否意味着低质的问题,国家医保局表示,集采将有效提升患者用药质量,促进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广泛替代未过评药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陈昊指出,目前没有明确证据表明低价药品的质量或安全存在问题,但仿制药企业需要通过监管部门严刑峻法和高度诚信自律来确保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