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景区禁止游客自带食物却翻倍自卖 环保还是牟利?

景区禁止游客自带食物却翻倍自卖 环保还是牟利?

景区禁止游客自带食物却翻倍自卖 环保还是牟利?

近日,有游客发布视频称,某景区工作人员制止了游客带食物上山的行为,理由是清扫任务重,每天山上都是鸡爪、瓜子皮。此事引发社会热议。一些网友认为这是为了强制游客购买景区内的商品,而另一些网友则支持景区的做法,指出许多游客随手乱扔垃圾,给景区工作人员带来巨大工作量,并且有些游客将果汁、汤汁等倒在树底下,导致珍稀树木死亡。

景区禁止游客自带食物却翻倍自卖 环保还是牟利?

类似的情况并非个例。国内多个景区曾以环保为由,禁止游客自带食物或冲泡面,引发争议。专家表示,这种规定反映了公众对景区过度商业化的担忧。景区在出台相关规定时应充分解释其背后的环保理由和科学依据,并兼顾游客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景区应及时回应游客的关切和质疑,提供更完善合理的服务。

不久前,稻城亚丁景区因担心污染水体禁止游客自带泡面,引发讨论。有游客发布视频称,景区工作人员制止其冲泡自带的泡面,但环卫员却将食物汤汁随意倒入草地。随后,景区通报称,已调查核实相关情况,并决定免费提供开水和场所,统一收集和规范垃圾处理。

2019年,上海迪士尼乐园因禁止游客携带零食入园被诉至法院。经调解,迪士尼调整了食品和安检规定,允许游客携带无需加热加工的食品及饮料入园。2023年,安徽黄山风景区也因禁止游客使用开水泡面引发争议。黄山方面解释称,此举是为了保护环境和野生动物,但并未禁止游客带方便面上山,只是提倡不要在山上冲泡食用。

北京环球度假区出于安全考虑,禁止携带需加热或加工的食品入园。不少游客反映,他们带食物进景区是因为景区餐饮价格过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总工程师齐晓波分析,景区禁止游客自带食品的行为在很多时候属于不公平,如果目的是强迫游客购买高价食品,则可能构成强迫交易。

在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看来,景区此类规定常被视为过度商业化。当景区内部销售禁止游客携带的相同商品且价格高昂时,容易引发公众质疑。刘思敏建议区分公益性重要景区和普通景区。对于前者,应保障游客的基本需求;对于后者,消费者可以选择不购票入场。

一些景区餐饮价格过高,如稻城亚丁景区售卖的热干面价格远高于市价。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朱晓峰认为,经营者定价应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不能通过限制消费者自带食物制造紧缺并高价销售获利。

河南老君山景区推出“一元午餐”,受到游客欢迎。齐晓波建议景区在出台相关规定时应与游客充分沟通,合理定价,兼顾消费者权益。刘思敏认为,对于不可替代性和公共性的景区,消费者有权要求合理定价并携带必要物品,同时应对违反公共秩序和环境保护规定的行为实施严厉处罚。

朱晓峰建议,景区应提升餐饮服务质量,确保价格透明公正,合理布局餐饮点,允许游客自带食物并在指定区域食用。增加巡逻人员监管不当行为,提高垃圾清运频率,加强与游客的沟通,不断优化管理措施和服务水平。游客也应自觉保护景区环境,合理规划饮食需求,减少垃圾制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