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定调明年三农工作 稳中求进推进全面振兴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12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部署了2025年的“三农”工作。会议强调政策的延续性,继续聚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并根据新形势提出了一些新举措。
2024年,中国粮食年产量首次达到1.4万亿斤的新台阶,“三农”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作用更加显著。2025年,“三农”仍对中国至关重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叶兴庆表示,本次会议精神可以看作是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延续,继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体现了稳中求进的思路。他指出,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框架,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并提出了“千万工程”的方法论。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措施依然延续了这一框架思路。
围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会议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等方面进行了部署。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明确了中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路线图,2025年要持续推进这项工作,并推动各项措施走深走实,更加突出落实。
除了延续性政策,结合当前经济形势以及“三农”面临的一些新问题,本次会议也提供了新的信息,为来年“三农”工作具体施策指明方向。李国祥表示,展望2025年,中国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要求将“三农”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仅要求粮食安全有保障,也要求农民收入增加。因此,会议提出要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结合今年中国粮食市场形势,会议还要求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叶兴庆认为,今年中国在粮食生产发展形势较好的情况下进口也较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这一措施,旨在更好统筹国内粮食生产和农产品贸易,保持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在合理水平。
多项农村改革工作也被提上日程。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讨论稿)》,并提出全面落实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任务,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探索闲置农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
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顺应人口变化趋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不久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的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也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得到细化。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表示,下一步,中国将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将县域经济作为城乡融合的重点,更好地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