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电动自行车围困大学校园 拥堵成常态

电动自行车围困大学校园 拥堵成常态

电动自行车围困大学校园 拥堵成常态

正值上课高峰期,两辆电动自行车在路口相撞,两名同学摔倒在地,阻挡了后续的车流。后方车辆开始堵塞,保安管理的吆喝声、催促声和喇叭声此起彼伏。这起事故并未造成严重后果,但处理矛盾纠纷和疏通车流仍花了近10分钟。

电动自行车围困大学校园 拥堵成常态

据该校保安介绍,这类小事故每天都有发生,特别是在“早高峰”时段,交通压力大的路口会完全堵住,令他们头疼不已。

近年来,电动车因其高效、轻便、价格低廉的特点成为许多人的首选代步工具,在大学校园里尤其受欢迎。然而,随着车辆增多,交通压力也逐渐增大。记者走访华中地区多所高校发现,无论校园面积大小或地势如何,电动车都给校园交通管理带来了难度,增加了安全隐患。许多高校都在积极寻求对策,出台相关管理规定,对校内电动车进行有效管理,保障师生出行安全。

在一个周末中午,记者在武汉某双一流高校校园内的十字路口观察到,1分钟内有70余辆电动车驶过。绿灯亮起后,不少电动车甚至直接斜插从车头前掠过,完全无视机动车的存在。该校保卫处巡逻人员表示,相比上课时段,这只是“小巫见大巫”。每天早上8点前10分钟,车辆在这个路口几乎是寸步难行。

学生们使用电动车的时间分布规律具有潮汐性:上课时间,教学楼楼下会被电动车“围堵”;饭点时,通往食堂的道路则水泄不通。每逢节点,校园里的交通拥堵情况不逊于一线城市的早晚高峰。就读于某科技大学的小石表示,他购买电动车本是为了方便,但学校里的车实在太多,平时上课骑车反而更费时。

记者在某双一流高校充电车棚内看到,数百辆电动车正在充电,加上等待充电和停放的电动车,目测约有上千辆。据当地媒体报道,华中地区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电动车数量激增的问题。例如,某师范类高校大学生注册电动车已超1.4万辆,而一所部属高校校内电动车数量从2020年的六七千辆增长至接近3万辆。

面对电动车数量激增导致的校园拥堵情况,多所高校纷纷采取措施,如更新电动车管理条例、增加共享交通设施等。尽管如此,这些措施并未完全解决学生的出行需求和校园交通堵塞问题。有学生抱怨共享交通设施数量不足,且分布不合理;还有学生反映,有时两节课的教室相隔较远,步行容易迟到。

某985高校近日发布新的校内车牌办理规定,试图控制电动车增量,但此举引发了争议,甚至出现了高价售卖校内通行牌的现象。一些学生认为学校对电动车的管理朝令夕改,效果不佳。

一方面,学生们普遍认为电动车带来便利,但也意识到其带来的混乱局面。他们希望学校不要“一刀切”禁止电动车使用,而是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随着电动车数量增加,充电桩、停车位等配套设施的需求也在挑战校园环境的承载量。

为解决这些问题,一些高校增设了大量非机动车停车位,并改善校园环境。例如,华中师范大学新增非机动车停车位约5000个,湖北大学在学校多处增设斜坡,利用行人行走不便的区域方便电动车停放。此外,学校还加强了对充电桩的安全管理。

电动车管理已成为各大高校的痛点。湖北大学安全保卫部交通秩序科负责人朱超表示,学校正在征集师生意见,准备修订电动车管理条例。如何在保障校园交通安全的同时满足师生出行需求,是多所高校还在持续探索的议题。一些专家建议,学校应加强与师生的协商,特别是听取学生的意见,探索多元协商的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