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一女子被骗20多万元 诈骗分子转战黄金洗钱
随着公安机关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击力度不断加大,诈骗分子转移涉诈资金越来越困难,开始盯上黄金、烟酒这些拥有较强流通属性的物品。近日,海口警方受理一起诈骗案件,骗子不仅骗走了吴女士20多万元,还将赃款“洗白”,目前警方正介入侦破中。
8月底,海口市民吴女士在家中收到一个包裹,里面有一张广告单,称扫描二维码可以免费领取洗衣液。吴女士心动后扫码加入群聊,并向管理员提供收件地址,果然收到了一瓶洗衣液。随后,吴女士轻信对方,在指定平台进行了20余笔小额刷单,都能正常提现。客服告知吴女士,由于其信用良好已升级为代理,可以刷大单获取高额收益。
由于吴女士银行卡限额,对方建议她去金店购买黄金,邮寄给对方来领取任务奖励。吴女士先后两次前往金店购买黄金,以快递包裹和网约车方式寄送给对方。当吴女士想提现时,客服告知因操作失误需要再次进行刷单才能解冻。于是,吴女士又根据对方指引,两次前往银行取现129402元,然后再次用网约车运送到对方指定地点。直到吴女士再次尝试操作提现仍失败后,才意识到被骗,共计损失203175.8元。
海口警方解释,随着反诈中心和银行对大额转账、异常交易等行为监控力度的加大,诈骗分子为了规避这些限制,减少被银行系统拦截和被公安机关追踪的风险,开始寻找新的资金转移方式。黄金作为高价值、易携带且易于变现的资产,成为诈骗分子眼中的理想工具。通过诱导受害人购买黄金,诈骗分子能够更隐蔽、更快速地转移资金,增加追查难度。此外,购买黄金的行为在受害人心中往往具有更强的实体感和信任感,相较于无形的电子转账,黄金更能让人产生“真实投资”的错觉,从而放松警惕。
近期,与邮寄黄金有关的诈骗案件频发,诈骗分子引导受害人至虚假网络投资平台,要求购买黄金来“充值投资”或“充值返利”。有的受害人将黄金邮寄出去后,骗子还会骗其他受害人向其账户转入被骗资金,让其继续购买黄金邮寄,这时受害人就变成了骗子洗钱的帮凶。网约车、跑腿、快递行业从业人员接到可疑物品运送要求时,请提高警惕,务必仔细核实包裹内容及下单人的身份信息。如果发现包裹装有现金或黄金等情况,一定要立即停止运送并向公安机关报告,避免成为诈骗分子的帮凶。
广大黄金经营商户要谨慎接受网络订单和大额线下订单,规范收款流程,拒绝来历不明的货款。如有发现不问价格、不问款式,使用大额现金或资金购买黄金的顾客,请第一时间与警方联系。不要因随意提供银行账户或收款二维码过账而成为诈骗分子“洗钱”的工具。